期刊封面
给你们: 2020开学季,老学长写给医学生的一篇通关攻略
转眼又是九月,又要到了新生开学得日子,小小值约我写一篇关于开学和入职的文章,思来想去还是写写我在这一块最熟悉的——也就是关于医学生在求学路上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答,也算是对我医学求学路十年我的一些体验的心得,很多话在考完研的时候,在读完博的时候都想要整理一下却因为懒一直没有落笔,这里也算是了结一桩心事。希望本文能对犹豫是否从医的学生,在读的医学专业学生,已经就业的年轻同道有所启发,也能让对这个行业比较好奇的各位观众老爷略为了解一二。文中以个人体会和身边事观察为主,可能观点有所偏颇,对于变化多端的政策领会可能有所不足,还望各位谅解。
关于是否从医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种话相比大家都是听过的,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每年医学专业报考的人数却是一直在增加的。造成这种割裂感的原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还是在医患矛盾的根本点上——高端医疗资源的有限及昂贵与每个人都想要的到最好的医疗待遇这种矛盾——而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政府的施政纲领中,生命的价值都被摆到了几乎最高的位置上,这就医疗这个使得距离生老病死最近的行业会受到非常多的矛盾、纠纷与争议。
?
那么究竟医学专业值不值得进呢?在我看来,医疗系统并不是一个多么有优势的领域,但是医生这个职业在目前看来还算是性价比良好的职业,不仅体现在平均收入上,在长期职业规划,以及社会关系构建上,“临床医生”这个职业在目前的分工体系中还算得上有中上水平。但是在医疗行业这个就业门类中,无论是医院内部的护理,检验,影像,行政,后勤;还是医院以外的药企、医疗器械、甚至医学杂志相关编辑这些职业,在我观察,基本也就是社会平均水平。
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面临高考的高中生,在犹豫是否要报考医疗院校的话,我的建议非常的尖锐,但是如果是亲历者一定明白,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条件是否能够撑得起你往后10到15年的时间都无法反哺甚至还要接济你的温饱,回望我接触的老医生,很多出身赤贫,全靠自己的打拼成就一番事业乃至荫翳家乡父老。但随着医学生的学制不断延长,各种规培专培制度的引入,医生的成才周期一再延长,30岁以后你才能养活自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第二,是否有足够的人脉关系,大城市看师承,小地方看人脉,这种马太效应是规则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医学这样以同行评议作为评价标准的学科领域。第三,从医的动机是什么?我希望你是因为觉得医生的收入水平高,看了医疗电视剧觉得医生工作内容和制服比较帅气,这种看似肤浅的动机其实是你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如果你是因为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悲天悯人的心态想要入行的话,你会活的很累,越努力越失望。鲁迅先生真的说过——学医救不了xxx。
关于学校选择和专业报考
目前从医的正经路线也是几乎唯一路线就是在高考时报考相关专业。经过本世纪初的一系列大学的合并风潮后,医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综合类院校的医学院以及专门的医学类大学院校中。两者并无太大的区别,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综合类院校的医学院水平并不能简单的通过这所大学的水平来判断,这其中的原因和院校合并有关非常的复杂,举一个圈外人也知道的例子——同济大学医学院并不是同济医学院而是原来的上海铁道医学院,老牌的同济医学院事实上是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其他的类似985的南京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排名上比不过双非的南京医学院,大名鼎鼎的协和医学院曾经既委托过北大也委托过清华培养过学生的本科阶段而清华医学院实际上水平平庸,重庆医科大学的长学制学生曾经有过前两学年在四川大学培养的经历。种种这些听起来错综复杂,各种学校间恩怨情仇情感纠葛的状态也印证了医学院往往在综合性大学中也是较为独立的板块。
所以回到学校选择上,之所以说那么多医学院的秘辛传说,是因为你的本科院校对你来说太重要了,要说原因,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由于相关专业的就业指向性单一,你可能余生要打交道的人群都会是你的校友,也正因如此,每个医学院无论大小,都有其辐射的地域周边,你在挑选了这所医学院的同时很可能也决定了你将来的执业地域。当然不排除你个人实力顶尖,人格魅力极大,没有任何关系的空降到一所医院也能大展宏图,但是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能有四大铁的人群在身边好办事是肯定的。
文章来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khtyxzz.cn/zonghexinwen/2020/0918/536.html
上一篇: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放大镜”之三:神经头颈骨肌专业组
下一篇:ADAURA中国研究亮相《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治疗迎来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