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郎景和 | 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本源
郎景和院士
也许,
我们总要回归或回应
几个基本命题:
医学是什么?
医疗为什么?
医生做什么?
或者,
在当下,
这些问题
正在遭受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考量,
使我们陷入沉思和抉择。
壹
人文关怀
是终极关怀和医学本源
人类对于损伤或者疾病的最初帮助,
是同情、关怀和尽力救护,
反之,技术或方法是原始的,甚至是野蛮的。
医疗和医学在“同情、关怀和尽力救护”中诞生,
并成为文明社会中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职业。
这其中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s),
并非临终关怀(terminal care),
包括诞生与死亡、生命与生存、痛苦与自由等,
其本源的肇始解释和解决是哲学的、宗教的,
由此才逐渐演化为医学。
文化或人文本就位于“处理”或“技术”之先,
诚如古老的希腊人歌中所唱,
“人的救赎是全方位的,
肉体与灵魂相辅相成”。
“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而总是关怀和慰藉”,
这句特鲁多的名言直至20世纪,
仍然是医生们的座右铭。
贰
当代医学
或医疗的弊端
早在一百年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就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
“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时至今日,这三道难题非但没被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
西医的发展,第一阶段是认识人体,如维萨理的解剖学、哈维的血液循环,第二阶段是认识疾病。
今日之医学,已进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阶段,从微观层面长驱直入,与整体和宏观的距离越来越远。
近年来流行的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等,虽说是为了寻求证据、寻求转化、寻求精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将医学带偏了、带窄了,甚至偏离了人文、肢解了整体。
医生,也日渐心智板结,思维“沙漠化”。
风靡于世的数字医疗、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尽管为疾病诊治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但是,如果医学贫乏了人文观念和人文关怀,这一切“学问”都是没有温度的,医院将变成工厂或作坊,病人只是“冰冷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
未来医学、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将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改变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都在问,机器人能操纵一切吗?谁来操纵这些冰冷的机器呢?
可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过于人的思想的机器化!
我想,这是医生和病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未来。
叁
强化人文观念
重视临床实践
有道是“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归隐于哲学”,这句话回答了一个问题--医学从何处来,应该向何处去。
文章来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khtyxzz.cn/zonghexinwen/2020/090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