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双语教学的应用改进和
改革开放来,我国与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合作日益紧密,对掌握和应用外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2]。201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要求高校要扩大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和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均陆续开展了以中英文为基础的双语课程教学工作,但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对医学生的双语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需要经常进行分析评估和质量控制。本文从目前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主要方面探讨现有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
1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重要学科。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大量英语文献来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撰写英文论文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参加重要专业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来跟踪学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这些都要求医学生能够很好地应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医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增加医学生的基础和专业词汇,培养和提高医科学生的医学文献阅读和书写水平,并提高医学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有更强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面对全球化加速的浪潮,无论是经济贸易发展,产业转移和技术融合,或者医疗机构和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服务人群的多元化,以及紧急医疗服务中对于外语语言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强[4]。
2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常见模式
双语教学有多种模式,由于国情不同,目前主流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5]:①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即教师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②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学生进入学校后先用母语进行教学,再逐渐过渡到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其他可以是法语、日语等语种)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则继续使用母语进行教学;③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刚入学时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母语进行专业教学,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
我国医学院校根据自身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设备和学生外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①采用汉语授课,但一些医学术语、关键词和部分重要内容均用外语讲述;该方法可以较快地提高原来基础较差学生的外语水平;②中文和外文授课交替使用,其中使用外文授课比例通常>50%;这种教学方法对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学生而言比较适合,效果也比较好;③全外文授课,该方法对授课教师和医学生双方的外语基础要求高,目前在一些重点医学院校里被重视或被提倡推广,甚至使用不同的外语语种进行课程教学(如法语班、德语班、日语班等),这些为入学时基础好和学有潜力的学生今后继续求学深造或竞争性就业等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3 师生外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活动效果的影响
目前,我国传统基础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中语法和阅读比重较高,口语和听力训练相对较少,部分医学生既听不懂别人说什么,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用英语流畅表达出来,所谓学生“掌握”的英语成了“哑巴英语”。医学课程教学中涉及科目繁多(基础性和临床型课程,内外妇儿等不同临床课程等),并且各科目均包含了大量的专业名词,没用医学背景的普通英语教师无法进行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师多数能够阅读相关专业领域的英语文献,但能像汉语一样流畅交流的很少[6]。依靠这样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双语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队伍的双语教学水平,有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学校从政策上给双语教学大力支持,如设立专项教育基金、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及高校均在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教师出国人数、热情不断提升。经批准邀请合格的外籍教师来短期讲学交流或聘期制。教师间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教学相长成效也日益显现。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在双语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授课教师的进修学习、职称评定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可以提高双语教师的课时津贴和教学补助等。其次,对双语教学教师进行长期的英语能力培训;其中口语培训尤其重要,而非短期的集中强化培训;持续性培训既可以提升授课教师外语口语水平,也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7]。最后,调动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热情。如经常性组织双语教学交流与观摩会、定期举办一些双语教学竞赛活动等。采取综合措施充分调动授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终更好地提高医学课程双语教学质量。
文章来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khtyxzz.cn/qikandaodu/2021/0510/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