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李晓亮巧手点亮人生路
他是住总设计院的一名普通职工,可他又是一个爱“玩儿”的杂家,并玩儿出了获国家专利的钢丝画。
一般人肯定与笔者一样未曾了解过钢丝画为何物,这还得从李师傅的工作谈起。原来,李师傅在来设计院之前,曾在航天部的前身——七机部从事多年的牙医工作。学医期间,他虽然在小庄医院学习的是口腔内科,主要负责拔牙和补牙。但是因为好学,总是偷偷学习口腔外科的知识。看着外科的学生如何给患者制作阴阳磨具,用专业的钢丝固定和矫正牙齿。偷学的技术竟然有了用武之地。李师傅的一个同学知道他学什么都认真,干什么成什么,所以非常信任他,甘愿成为第一个小白鼠。回忆起这段故事,李师傅不无骄傲地说:“效果非常好,我为同学镶的假牙,都几十年了,现在还用着呢!”
后来,李师傅曾喜欢收藏挂历。有的挂历损坏了,上面的螺旋状的铜丝李师傅舍不得扔掉。拿在手中,拧巴拧巴就做成了衣服、勺子、收音机等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而且越做越上瘾,周围的同事也经常过来找他讨要作品收藏。
随着手法越来越娴熟,单一的小物件已经不能满足李师傅的创作热情。他想:“我一定要用这些钢丝、铁丝、铜丝创作出一幅完整的画。”经过反复试验,他想创作的大题材绘画作品,需要粗细不同的钢丝表现,以上的这些材质已经无法满足和展现层次及立体效果。李师傅突发奇想,想起镶牙的钢丝如同建筑用的钢筋,大小标号不同,粗细不同,完全可以用来作画。
说起他最难忘的第一幅完整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李师傅难掩兴奋。当初李师傅买来标号不同的10种钢丝,选择了“游春图”的局部,先在白纸上用铅笔临摹。之后做“绘画”前的准备工作。“钢丝买来都是盘在一起的,一卷100米。用的时候先要拉直,因为钢丝弹性大,想要完全拉直费时费力。之后用工具将钢丝制作成画作中的各种形状,涂上胶水粘贴在底板上。每完成一步,都需要拿不同粗细的钢丝来回比对。”李师傅回忆道,赶上“画”马匹,要准备粗细不同的钢丝粘贴不同的部位。“太粗表现不出马尾的精细,必须挑选出细如发丝的钢丝,剪成合适的长度再用。”钢丝是圆的,背后涂上乳胶不易粘在底板上。李师傅就在钢丝背后剁上几刀,增加粘合面,就这样一点点沾着乳胶作“画”。在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慎,扎伤手,流点血,那是常事。为了“画”好马鞍子上又精细又细小的鸳鸯图,已是老花眼的李师傅,不得不借助放大镜一点点拼接。李师傅白天精神抖擞地上班工作,精气神儿十足;下班就躲进自己的“密室”“画画”。家人笑谈,他快成疯魔了。
医生、机械修理师、钢丝画家、收藏家……李晓亮在他59岁的人生旅途中,转变着角色,不断创造着属于他的小奇迹。
他是住总设计院的一名普通职工,可他又是一个爱“玩儿”的杂家,并玩儿出了获国家专利的钢丝画。一般人肯定与笔者一样未曾了解过钢丝画为何物,这还得从李师傅的工作谈起。原来,李师傅在来设计院之前,曾在航天部的前身——七机部从事多年的牙医工作。学医期间,他虽然在小庄医院学习的是口腔内科,主要负责拔牙和补牙。但是因为好学,总是偷偷学习口腔外科的知识。看着外科的学生如何给患者制作阴阳磨具,用专业的钢丝固定和矫正牙齿。偷学的技术竟然有了用武之地。李师傅的一个同学知道他学什么都认真,干什么成什么,所以非常信任他,甘愿成为第一个小白鼠。回忆起这段故事,李师傅不无骄傲地说:“效果非常好,我为同学镶的假牙,都几十年了,现在还用着呢!”后来,李师傅曾喜欢收藏挂历。有的挂历损坏了,上面的螺旋状的铜丝李师傅舍不得扔掉。拿在手中,拧巴拧巴就做成了衣服、勺子、收音机等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而且越做越上瘾,周围的同事也经常过来找他讨要作品收藏。随着手法越来越娴熟,单一的小物件已经不能满足李师傅的创作热情。他想:“我一定要用这些钢丝、铁丝、铜丝创作出一幅完整的画。”经过反复试验,他想创作的大题材绘画作品,需要粗细不同的钢丝表现,以上的这些材质已经无法满足和展现层次及立体效果。李师傅突发奇想,想起镶牙的钢丝如同建筑用的钢筋,大小标号不同,粗细不同,完全可以用来作画。说起他最难忘的第一幅完整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李师傅难掩兴奋。当初李师傅买来标号不同的10种钢丝,选择了“游春图”的局部,先在白纸上用铅笔临摹。之后做“绘画”前的准备工作。“钢丝买来都是盘在一起的,一卷100米。用的时候先要拉直,因为钢丝弹性大,想要完全拉直费时费力。之后用工具将钢丝制作成画作中的各种形状,涂上胶水粘贴在底板上。每完成一步,都需要拿不同粗细的钢丝来回比对。”李师傅回忆道,赶上“画”马匹,要准备粗细不同的钢丝粘贴不同的部位。“太粗表现不出马尾的精细,必须挑选出细如发丝的钢丝,剪成合适的长度再用。”钢丝是圆的,背后涂上乳胶不易粘在底板上。李师傅就在钢丝背后剁上几刀,增加粘合面,就这样一点点沾着乳胶作“画”。在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慎,扎伤手,流点血,那是常事。为了“画”好马鞍子上又精细又细小的鸳鸯图,已是老花眼的李师傅,不得不借助放大镜一点点拼接。李师傅白天精神抖擞地上班工作,精气神儿十足;下班就躲进自己的“密室”“画画”。家人笑谈,他快成疯魔了。医生、机械修理师、钢丝画家、收藏家……李晓亮在他59岁的人生旅途中,转变着角色,不断创造着属于他的小奇迹。
文章来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khtyxzz.cn/qikandaodu/2020/0819/450.html
上一篇:航空航天系统仿真应用培训成效优化模式分析<su
下一篇: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