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国内外航空航天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与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期刊对进入国际交流及检索平台诉求的不断提高,更多期刊在不断提高论文内容水平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英文摘要的编写质量。如何提高期刊的英文摘要编写水平,使之与国际期刊接轨,是值得每个科技期刊编辑思考的问题。
国内外期刊研究界关于英文摘要写作要求的讨论和争论已经有很多[1-4]。随着期刊的不断发展,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早期一般认为:英文摘要的字数不超过250个实词,时态以一般时为主,语态尽量采用被动语态,以使科技论文的写作显得更加客观。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期刊倡导应多采用主动语态,特别是医学类期刊更多地采用主动语态和第一人称写作;国内也有人提出了国内科技期刊有滥用被动语态的趋势,阐述过多使用被动语态的弊端[5-6]。国内科技期刊的稿约对摘要写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些争论及不同标准经常使得广大作者感到困惑:究竟英文摘要应该写多长?采用什么语态或时态合适?
国内有很多从事科技编辑出版工作的同行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7-11]。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调查统计国内、外航空航天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长度、时态和语态的写作特点,了解航空航天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的现状,以及国内、外英文摘要的差异,并将得到的结果用于指导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作者英文摘要的写作,以利于国内外航空航天科技的学术交流。
1 统计样本及方法
调查的国外期刊分别为JournalofAircraft、Journalof SpacecraftandRockets、EχperimentsinFluids和JournalofFluidMechanics。这4种英文期刊都是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前2种为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出版的期刊,EχperimentsinFluids是Spinger出版的国际期刊,Journalof FluidMechanics是剑桥大学出版的系列期刊之一,是流体力学界的顶尖杂志。4种国内中文期刊分别为《航空学报》、《宇航学报》、《实验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学报》,和4种英文期刊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航空学报》、《宇航学报》是国内航空航天类中文期刊中影响因子最大的2个期刊,《实验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学报》是国内影响较大的航空航天类专业期刊,4种都是被EI收录的核心期刊。为方便列表进行对比,将4种英文期刊分别编号为E1、E2、E3、E4,中文期刊分别编号为C1、C2、C3、C4。
在各期刊2011年全年刊载的研究型论文中随机选取30篇论文进行统计。统计每篇英文摘要所含的总字数及句子数,计算出句子的平均长度,希望对各期刊英文摘要长度的状况有所了解。统计每篇摘要所采用不同时态的句子数量,计算各期刊不同时态所占的比例;统计采用被动语态的句子数量和比例,以期发现英文和中文期刊的时态和语态使用特点。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字数统计及分析
对统计样本的长短(即字数)进行统计,计算出每种期刊英文摘要的平均字数和句子的平均字数(见表1)。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国外期刊总的来说比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字数多,写得更长。国外期刊平均字数187个字,而国内平均只有143个字。特别是JournalofFluidMechanics,平均字数达220字。国内期刊字数最多的是《航空学报》,平均字数为169个。国外期刊的平均句子数为7.9,国内只有6.1。对于句子平均字数的统计发现,国内外差别不大。
表1 各个期刊英文摘要的平均字数平均平均字数/个期刊 E1 E2 E3 E4 165 171 190 220 187平均句子数/个 7.5 7.4 7.8 8.7 7.9句子平均字数/个 22 23.1 24.5 25.3 23.7期刊 C1 C2 C3 C4平均平均字数/个169 132 126 144 143平均句子数/个 6.7 5.9 5.8 5.8 6.1句子平均字数/个25.1 22.4 21.8 24.9 23.6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国内期刊英文摘要的长度普遍比国外期刊短很多,往往是寥寥几句。摘要过于短小,往往不能够充分描述文章的细节和创新点。
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国内期刊英文摘要普遍偏短:(1)中文期刊绝大部分作者不是以英语为母语,英文的表达能力有限;(2)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丰富,研究水平也不太高,文章本身就不长,摘要自然也长不了;(3)不重视摘要的写作,以为简单敷衍几句就行了,不了解摘要写作对学术交流的重要性;(4)许多中文期刊对英文摘要字数的限制导致作者没有发挥的空间。比如,《航空学报》的稿约就明确规定“英文摘要最好在150个实词左右”。
2.2 时态和语态统计及分析
2.2.1 时态
文章来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khtyxzz.cn/qikandaodu/2020/0725/405.html
上一篇:北 京
下一篇:创新检测方案为汽车制造保驾护航